深秋的北京,寒意渐浓,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,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雪亮的剑道之上,十余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青少年手持花剑,或凝神静气,或迅猛出击,金属剑身相交,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撞击声,伴随着孩子们时而兴奋、时而懊恼的呼喊,充满了九游娱乐活力,场边,一位气质干练、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不时停下脚步,俯身对小学员们的动作进行细致指导,言语温和却切中要害,她,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在这个周末的午后,她的话题始终围绕着如何“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”。

“我们欣喜地看到,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步恢复正常,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他们熟悉的剑道之上。”训练间隙,王钰在接受专访时,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她的观察与欣慰,“这种‘回归’,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回到训练馆,更重要的是重拾那份对击剑运动最初的热爱、专注以及在挑战中获得的独特快乐。”

重返,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与热爱

过去几年,常态化的公共卫生管理措施对青少年体育培训造成了不小冲击,击剑这类需要特定场地和密切指导的运动尤甚,线下训练时断时续,比赛大量取消或延期,许多孩子的击剑梦一度被迫搁置。

“那段时间,我们协会和各个俱乐部想了很多办法,开展线上课程、组织居家体能训练、举办云挑战赛,努力保持孩子们与击剑的联系。”王钰回忆道,“但我们都清楚,击剑的精髓——那种面对面的博弈、瞬间的判断、剑尖上的压力与激情,是很难完全通过屏幕传递的。”

当孩子们能够稳定地重返剑道时,王钰和她的同事们看到的,不仅仅是技能的恢复,更是一种情感的回归。“我发现,经历过那段特殊时期,很多孩子对击剑有了新的认识,他们更加珍惜能在剑道上自由挥洒的时光,训练时的眼神更加专注,对于教练指导的领悟也似乎更深了,这种‘失而复得’的经历,反而让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变得更加深沉和理性。”

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:一个名叫李明的男孩,在训练中断期间一度有些消沉,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,恢复训练后,初期他的状态起伏很大,王钰和教练没有急于要求他恢复原有水平,而是鼓励他重新感受击剑的乐趣,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,一步步找回节奏和自信。“大概过了两三个月,有一天训练后,他特别兴奋地跑来告诉我,‘王老师,我觉得我今天才真正‘懂’了什么叫防守还击!那种感觉太棒了!’ 他眼中闪烁的光芒,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——那种通过克服困难、深刻理解技术要领后获得的巨大成就感与快乐。”

快乐,源于挑战而非绝对胜利

在竞技体育领域,“快乐”一词似乎常常与“夺冠”、“胜利”紧密相连,王钰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,她认为,引导孩子享受击剑的快乐,核心在于让他们体验过程而非仅仅聚焦结果。

“击剑被称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集智慧、体能、技巧与心理素质于一体,它的魅力远不止于胜负。”王钰阐述道,“当孩子全神贯注地观察对手,预判其意图,并成功做出一个漂亮的闪避或反击时;当他们学会在比分落后时稳定心态,一分分去追赶时;甚至在比赛中因为一个失误而懊恼,但赛后能认真总结、寻求改进时——这些瞬间所带给他们的成长和满足感,是任何奖牌都无法完全衡量的。”

她强调,协会和俱乐部在组织青少年赛事和日常训练中,正有意识地将培养兴趣、享受过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。“我们鼓励孩子们去体验每一场比赛,无论输赢,赛后,教练会引导他们回顾技术运用是否合理,战术选择是否恰当,心理状态是否稳定,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氛围:只要你在剑道上尽力拼搏、展现了体育精神、有所学习和收获,你就是成功的,就应该感到快乐。”

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引领青少年重返剑道,在挑战中收获成长与快乐

这种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同,王钰提到,以前很多家长可能会特别在意孩子的比赛名次,现在则更关注孩子是否快乐、是否坚持、是否在击剑中培养了专注、坚韧、尊重对手等宝贵品质。“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转变,当孩子们感受到,来自教练和家长的期待不仅仅是‘赢’,更是‘享受’和‘成长’时,他们才能真正卸下包袱,轻装上阵,去体验击剑最本真的乐趣。”

协会角色:搭建平台,精准服务,推动普及

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引领青少年重返剑道,在挑战中收获成长与快乐

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副秘书长,王钰深知协会在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健康发展、守护孩子“剑道快乐”方面肩负的责任。

“我们的工作是多维度的。”她介绍道,“是搭建更丰富、更规范的赛事活动平台,除了传统的锦标赛、冠军赛,我们也在策划更多以交流、娱乐为主的挑战赛、俱乐部联赛,降低参与门槛,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机会在比赛中锻炼自己,感受竞技的乐趣。”

是提升教练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。“教练是孩子接触击剑的第一引路人,他们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和感受。”王钰表示,协会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,不仅更新专业技术知识,更注重交流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、如何进行心理疏导、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氛围。“我们希望每一位教练都能成为孩子击剑道路上的‘快乐导师’。”

协会还致力于击剑运动的普及推广。“我们通过‘击剑进校园’活动、举办暑期体验营、开放日等形式,让更多从未接触过击剑的孩子有机会拿起剑,体验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,只有基数扩大了,才能从中发现更多真正热爱击剑的好苗子,也才能让击剑文化在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。”

谈及未来,王钰的眼神中充满期待:“我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北京青少年,不是因为功利的目的,而是纯粹出于热爱,选择击剑,坚持击剑,希望剑道成为他们释放压力、结交朋友、磨砺意志、收获自信与快乐的舞台,当他们在多年后回望这段时光,能够由衷地说:‘那段在剑道上的岁月,是我成长中非常快乐和宝贵的经历。’——这,就是我们所有击剑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。”

训练馆内,又一轮实战练习开始了,孩子们的身影在剑道上穿梭,银光闪动,汗水挥洒,他们的脸上,有紧张,有思考,有击中有效部位后的欣喜,也有失误后的片刻沮丧,但更多的是全情投入的专注和发自内心的愉悦,这生动的一幕,正是王钰和无数击剑推广者努力追求的图景——让孩子们真正享受着重回剑道、挑战自我的那份纯粹快乐,而这快乐,必将伴随他们,跨越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挑战,坚韧而明亮地成长。